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全面推进
(一)素质教育思潮与实践背景的形成
素质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许多有识之士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要以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为主,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应试
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而且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价值导向与初步实验阶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
规定“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并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
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由此,素质教育的思潮和教育价值逐步成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要求。
(三)中小学乃至大学较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小学乃至大学较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但
接受了现代素质教育价值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通过此类教育改革,找到我国
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
(四)全面推进阶段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
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2001年5月2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深化教
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
发展奠定基础”。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该纲要旨在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
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6月11~ 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2001 年秋季,新课程开始在全国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6年6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表明素质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简称《纲要》)指出:“坚
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
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
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